索引号: | 4311280016/2019-04718 | 分类: | |
发文机关: | 永州日报 | 发文日期: | |
名称: | |||
文号 : |
永州日报讯(通讯员 肖亚湘)“从未想过种地还能用机器,荒地有用了,我们也省心了”近日,新田县枧头镇十字居委会的村民徐美凤站在田间,听着机械开垦的声音感慨不已。
就在半年前,十字居委会大部分的田地都长满了荒草,村民守着一方农田,却吃不上“种田饭”。“我们这一片土地大部分都是荒废的,太可惜了!”十字居委会总支书周建平说,沃土变荒地,除了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,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传统的耕作模式效益较低,再加上村民没有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,很多人都失去了耕种信心。
为解决这一困境,十字居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决定流转村内近千亩田地,打造高标准农业示范产业园,通过链接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三方利益,创新探索出“科学规划、分区耕种”的路子,让昔日零散的荒田变成统一管理的大基地。
目前,产业园一期:烟稻轮作、富硒大豆种植、优质粮开发、秋葵种植等5个耕作区域,和700余亩连片黄壤油茶种植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基本形成。“通过这个产业园的建设,投入大部分的资金和基础设施,把这个荒废的土地‘变废为宝’。”周建平表示,小田变成了大基地,田间的荒草不见了,曾经阻隔在田地间防水、分界的土埂也消失了。
如今,走进十字居委会农业产业园,只见数百亩连片耕地“田成方、地相连”,机械开垦,村民分工协作,处处洋溢着劳作的气息。村民可以以土地、劳动力入股,在基地打工,成了拿工资的工人。
受益于高标准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李格英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,丈夫和儿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,她每年只能种植少量大豆和蔬菜,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如今,家里的田地流转给村里,可以拿到租金,她每天到基地上班还能拿工资,为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。“我的情况没办法去外面打工,现在村里有了基地,我能照顾家里,又能保障一家人的开支。”
后期,十字居委会高标准农业示范产业园,还将配套修建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。建成后,可直接带动周边农户400余户,解决贫困户就业70余人,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20万元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