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号: | 分类: | ||
发文机关: | 发文日期: | ||
名称: | |||
文号 : |
疫情反弹风险加大
个人防护不可松懈
新冠病毒阳性率连续上升
2025年4月23日,中疾控发布《3月份新冠月报》,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。
核心提要
-
2025年3月1日至3月31日,全国报告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6,286例,重症病例131例,死亡病例7例,波动上升但总体水平较低。
-
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在3月每日波动于5.2万至7.6万人次之间。
-
2025年第10周至第13周,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比稳定在3.7%-3.8%,新冠病毒阳性率从3.5%升至6.3%。
-
3月共报送4,381例本土病例基因组序列,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XDV系列变异株占比从72.4%增至87.2%。

2025年3月1日-3月31日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,其中重症病例131例、死亡病例7例(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),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。
如何预防感染新冠?
①保持良好卫生习惯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;注意手卫生,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、鼻、口,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。
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:要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出现发热、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,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,保持室内良好通风;根据需要及时就医。
③科学佩戴口罩: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;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(如飞机、火车、地铁等)时建议佩戴口罩,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,减少感染风险。
④积极主动接种疫苗:免疫力较弱人群(如孕妇、低龄儿童、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)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。
特殊人群需更加注意
对于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,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为重症、危重症的风险较高。还容易发生长新冠。
长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后,症状持续数周甚至数月,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、呼吸困难、认知障碍等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如何避免长新冠?
①早期抗病毒治疗:对于轻中度感染的患者,尤其是特殊人群,应尽早抗病毒治疗,可减轻症状,减少并发症,缩短病程,降低病死率,减少长新冠的发生风险。
②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:目前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多种抗新冠病毒药物,不同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其适用人群、用法用量、特殊人群使用情况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也有所不同,需要根据药物及患者情况去选择。
五一假期,个人防护指南
1. 出行前准备
✅ 关注疫情动态:提前了解目的地及沿途的疫情风险等级,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。
✅ 备好防护用品:随身携带口罩、消毒湿巾、免洗手消毒液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✅ 评估自身健康状况:如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建议暂缓出行,及时就医检测。
2. 途中防护(公共交通/自驾)
🚆 乘坐飞机、火车、大巴等
-
减少触摸公共物品,接触后及时洗手或消毒。
-
尽量错峰出行,避免拥挤时段。
🚗 自驾出行
-
服务区休息时戴好口罩,减少聚集。
-
车内适当通风,避免长时间密闭。
3. 游玩期间注意事项
🏖️ 景区、商场等公共场所
-
佩戴口罩,尤其在室内、人多拥挤处。
-
保持社交距离,减少在密闭空间长时间停留。
-
优先选择线上购票、扫码支付,减少接触。
🍽️ 聚餐、聚会
-
控制人数,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。
-
使用公筷公勺,避免交叉感染。
-
如有感冒症状,避免参加聚集活动。
4. 住宿与饮食安全
🏨 酒店/民宿入住
-
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住宿,入住后开窗通风。
-
对高频接触部位(门把手、遥控器等)进行消毒。
🍜 饮食安全
-
选择正规餐馆,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。
-
注意手部卫生,饭前便后洗手或消毒。
5. 返程后健康监测
🔍 留意身体状况
-
返程后7天内关注自身健康,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及时检测并就医。
-
避免带病上班、上学,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。
尽管疫情已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
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
如您出现发热、咳嗽等新冠症状
请及时来我院就医
我们周末、节假日不打烊
全程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!